合作交流
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在长沙举办
发布日期:2025-01-08 访问量:

近日,由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主办的“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来自军委机关、军地高校、媒体期刊等全国20多个单位的专家领导、优秀论文作者和博士硕士200余人齐聚一堂。

本次研讨会以“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新探索与新路径”为核心议题,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他们围绕国家和军队的语言能力提升、对外战略传播以及军事翻译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寻求合作的新机遇。

北京语言大学资深教授、前任党委书记李宇明深刻指出,现代战争在战场、信息场和舆论场这三个维度上展开,语言作为纽带,与之紧密相连。“语言即战斗力”,在新战争形态下,我们需赋予其新的内涵,并进行相应的战略准备。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教授强调,时代呼唤外语专业人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文斌提出,通过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可以终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武汉大学教授赵世举提出,开展“人机会话”语情监测与研究是当务之急,并将其纳入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的范畴。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赵蓉晖指出,语言作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交汇点,在国际竞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南京大学教授方小兵对北约、联合国维和部队等国际组织在军事语言能力建设方面的机制、特点、成效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彭天洋分析了语言在大国兴衰中的关键作用,并强调从战略高度审视语言问题是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易绵竹则指出,军语作为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的核心载体,其释义的精确性和翻译的规范性对于跨语言大数据模型的训练与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马晓雷主任和梁晓波教授分享了国防语言能力的学科内涵及其在解决冲突中的重要作用。

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们还分享了他们在国防话语构建、军事翻译美学、大语言模型等领域的最新理念与独到见解。这些深入的探讨和智慧的碰撞,为推动国防语言学科的繁荣发展和国防语言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切实的建议。

本次研讨会特设了两个分论坛,分别聚焦于军事外语教育以及军事翻译与国防语言能力两大议题。在分论坛环节,各位论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精要概述。同时,论文作者还从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多个维度,对军事外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国家和军队语言能力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与会者就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的内涵、关键领域、主要发展方向、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战略达成了重要共识。在智能时代的新发展、新特点、新方向面前,研讨会勾画了智能赋能的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新蓝图,为国防语言能力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