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自国防科大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校广大官兵积极响应,通过自己的方式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中。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使命,守护着校园的安宁。
在他们身上,也诠释着另一种“最美姿态”:坚守亦是冲锋!
战“疫”打响 / 留守学员立下“军令状”
“我们要以战斗的姿态冲锋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26日,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誓师大会”在国防科大军事基础教育学院七大队举行,全体留守官兵信念坚定。
“爸妈,今年我不能回来陪你们了,你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誓师大会后,学员刘琨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参与此次留守任务的他,原本早拟定好了一个愿望清单,准备在留守任务结束后一一去实现,可现实中满心的期待只能变成了等待。
随后,大队领导和学员队干部对照留守学员们家属的电话表,挨家挨户地给他们送上新年祝福,并感谢他们的理解支持。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国防科大合肥校区电子对抗学院学员一大队的会议室中。该学院全体留守人员齐聚一堂,庄严宣读着决心书。一个个鲜红的红手印,映照着他们的初心。那一晚,室外大雪纷飞,仿佛是对疫情无声的抗争。
一年一次的寒假来之不易,谁不想多陪陪亲人?可是,一想到要为单位大家庭负责,为战友负责,合肥校区34名留守学员果断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所有留守人员主动请缨,承担起后续留守任务,让尚在家中的战友少承担一份感染的风险。
病毒如敌人,疫情即战情。当收到通知需要为提前返校同志们的房间进行进一步地整理和杀毒工作时,留守的学员们二话不说,为提前返校隔离的同志做好准备工作,“房间的边边角角要清理到位,每天要用84消毒液消毒,经常保持房间通风,避免病菌的滋生,让提前回来的同志即使在隔离期间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关心。”……
进校先登记、洗消、测体温……一系列的流程虽然繁琐,但留守的同志们仍然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检查工作。他们说:“只有严防死守,才能换来疫情的可防可控。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减少隔离人员入校后与其他同志的直接接触。”
营区防控 / 警勤官兵筑牢“防火墙”
“只有每天到防疫执勤岗位上,我才能更好地掌握营门人员、车辆流动信息,心里才会踏实些……”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国防科大一号院北门岗哨处有一名肩扛少校军衔的军官格外引人瞩目。几乎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防疫检测点,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他就是教练勤务营警勤连连长——刘烽。
原本两地分居的他,曾想过春节回家陪伴自己的爱人和未满3个月大的女儿,然而突来的疫情打破了他美好的愿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连队主官,在疫情面前,他跟爱人电话简单沟通后,毅然放弃了探亲休假的机会,带领官兵全力投入到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警勤连作为兵员集中管理单位,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大家每天训练、生活、工作在一起,而且连队担负着一号院区的营门警卫、值班和院区秩序维护等警卫勤务保障工作,执勤哨兵每天都要接触校内、校外等来往人员,新型冠状病毒一旦传入,后果不堪设想。
与刘烽一样,警勤连所有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始终铆在疫情防疫的一线, “决不能让‘病毒’进入营区,一定要把好‘入口关’。”为此,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警勤连及时在各门口设置了防疫检测点、宣传标语,对出入营门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和情况摸查,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文明用语小卡片发放至各营门便于卫兵防疫检查。
“同志您好,对您进行体温检测。”“同志您好,请问您是否与疫情确诊人员有过接触?”……每天千百遍的口语重复成为了警勤哨兵的“标配”。为做好营门执勤人员的疫情防控,连队专门还设立了下岗归队人员衣服消毒处,凡是在各营门执勤的卫兵返回连队后,要求必须换下鞋子、衣服,并进行消毒、晾晒、通风。近期,营门哨兵每天检查进出人员2000余人次,车辆1000余台次,警勤官兵无一人叫苦叫累。
除了警卫执勤的官兵,同样坚守一线的还有通信保障和车辆保障官兵,他们在完成日常保障任务同时,也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勤务营党委主动作为,积极用好报纸,手机,网络等载体,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抓好相关精神传达学习,坚定官兵信心决心,同时协调邀请门诊部医生进行防护知识讲座,消除官兵顾虑,规范防控物资使用。
同时,他们还严格抓好内部防控,施行封闭式管理,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每个连队设立隔离层,供休假归队官兵隔离观察,取消不必要的集中活动,减少人员聚集;并对所有人员每日施行2次严格的体温检测,室内外环境施行2次消毒等,为营区防控疫情筑牢了“防火墙”。
后勤保障 / 为学校安全平稳撑起“保护伞”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领导下,学校后勤部门作为应对疫情的“战斗队”“保障队”,始终坚守在战“疫”的第一线,组织各单位搞好防疫工作,为学校安全平稳撑起一把“保护伞”。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供应保障处,相关业务人员每天“如发条”般坚守岗位,协调全军疾控中心展开健康教育、印发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手册、起草各类文件方案、对接各校区及本级疫情数据、人员在位情况实时动态追踪等,当好学校疫情防控的“警戒哨”。
与他们一样,学校各单位后勤保障人员也始终战斗在防控疫情的一线,为学校科研加班、一线防控、留守、执勤人员提供良好的饮食医疗保障。
医疗保障
据了解,疫情之初,各派驻门诊部根据学校总体部署,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购买防疫物资,并想方设法多渠道采购口罩、84消毒液、体温计、酒精等防疫急需物资,为在校官兵的防护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同时,各饮食保障单位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留校人员配餐方案》,实行统一报餐、领取盒饭、分散就餐的方式或自行带饭盒取餐、分散就餐的方式,避免人员流通聚集,确保留校师生食宿无忧。
配送物资
在科大武汉校区,每天上午8点,信息通信学院家属院社区服务中心门前,装着白菜、土豆、胡萝卜等蔬菜的袋子一字排开。清点结束后,一位“送菜员”就会提着袋子上门挨家挨户送菜。这位“送菜员”不是快递小哥,而是该院服务保障中心主任余文芳。
余文芳说:“确保疫情防控下的民生用品供应,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疫情防控事大,居民日常生活更不是小事,每栋楼、每户人家我们都要送到。”
为了确保家属院居民生活用品供应,尽可能减少大家出行,该院服务保障中心联系了一家蔬菜供应商,该中心的同志们早上不到6点就出门采购蔬菜,收到蔬菜全部分批装好后挨家挨户上门送菜,引得大家纷纷点赞。家属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免费蔬菜并配文:“疫情很冷,他们很暖。”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有太多的事值得我们铭记,也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点赞。今天让我们向那些坚守阵地,迎难而上,逆行向前的科大人致敬,我们深信,只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已在路上!
陈辉 / (军事基础教育学院五大队学员)
做学院防疫的“第一道防线”
“妈,今年我不回家了,我要为单位防控疫情把好第一道关口。”下岗回到宿舍后,军事基础教育学院五大队学员陈辉拿出手机,给家里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在得知疫情日益严重时,作为留守连连长的他第一个向大队党委交上全程留守的“请战书”。
作为留守连连长,他的留守任务也更为得艰巨。每天登记队内同志体温,检查日常消毒、通风等各项工作,向上级汇报单位情况……队内有身体不适、无法担任岗哨任务的同志时,他主动站出来担任岗哨任务,担当该院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在漫长的一个多月里,队里有情绪低落的同志时,他总是能及时发现,并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战胜困难,为学校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邓堃 /(军事基础教育学院七大队学员)
做好我的分内之事
队里决定留守人员时,军事基础教育学院七大队学员邓堃主动申请留守前半程,让战友们回家陪父母过年。
1月26日,当留守学员们都在收拾回家物资、畅想自己美好假期的时候,突然接到上级通知:由于疫情严重,本次留守将不进行轮换。
“既然组织让我们留下来,这既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也是一次独特的经历,我们要勇敢面对。”在校留守期间,打扫卫生、对宿舍楼进行消毒、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登记、出防疫黑板报……邓堃主动参与各项防疫工作,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战友,大家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院“抗战疫情,守卫校园”的“战斗”中。
李文斌 /(电子对抗学院一大队学员)
为疫情防控做好鼓与呼!
新春伊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愈演愈烈。在此期间,电子对抗学院一大队学员李文斌主动承担起学员大队的安全防疫宣传工作,同时配合学院政工处,积极进行疫情防控简报的编辑工作。
留守命令宣布的那天晚上,在大队领导为打好这次疫情攻坚战做动员之后,留守学员纷纷在“请战决心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随后他积极在抖音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当学员们看到网友的点赞与鼓励后,他们也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战疫”到底的信念与决心。
刘烽 /(教练勤务营警勤连连长)
“在岗位上,我才放心”
疫情之初,教练勤务营警勤连连长刘烽放弃休假机会,始终铆在防控疫情的一线。他调动党员骨干疫情防控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组建“党员骨干服务队”,当先锋、作表率、挑重担,带头为隔离战友送餐、量体温,宣传普及疫情防控常识,统计上报疫情相关数据,督导提醒防疫措施落实,带头担任营门防疫值班员,担负每天消杀灭毒等,所有同志对待工作认真细致,完成任务标准高。
“营门疫情防控不是简单的体温检测,更是政治任务,疫情防控对于连队来说不仅是阻击战,更是对非战条件下连队战斗力和执行力的考验。”在刘烽连长的组织领导下,警勤连还建立了专人专管机制,形成定期联络汇报、登记统计、信息反馈机制,确保疫情工作严防严管,确保休假未归队人员在外不受感染,确保管理职能作用发挥。
马敬康 /(教练勤务营警勤连战士)
参加疫情防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党员骨干,提前归队参加疫情防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练勤务营警勤连南门班班长马敬康在了解疫情后,原本2月27日假期结束的他,在2月5日就主动向连队申请提前归队,请求参加所在岗位一号院区南门的疫情防控工作。
“我春节前夕就回到河北老家休假,看到连队骨干在微信群里发布的学校疫情防控的相关消息,我想作为一名党员骨干,我必须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
在经过单位医学隔离的15天后,马敬康像一名战士一样,戴上口罩、护目镜、一次性手套,拿着体温枪和一本登记册,马敬康就立即奔赴到了防疫的“战场”。
周振江 /(教练勤务营汽车连战士)
“疫情不退我不退,越是艰险越向前。”
1月28日,正在山西老家休假的汽车连战士周振江,接到连队关于做好在外休假人员防疫工作的通知,看着新闻里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周振江毅然选择了“逆行”,主动放弃刚刚开始的休假,购买最早的航班,第一时间赶回了连队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疫情不退我不退,越是艰险越向前。”刚一归队,周振江便按照连队的要求进行了医学隔离观察。作为第一名归队人员,隔离期间,周振江主动帮助连队协调布置隔离区域,完善疫情期间人员归队的处置措施,承担起隔离人员的日常管理责任,帮助连队迅速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隔离模式。结束隔离观察后,周振江又立即投入了连队的运输保障任务中,进一步缓解了连队的保障压力。
李沁 / (信息通信学院服务保障中心助理)
“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职责。”
2月13日中午,信息通信学院服务保障中心李沁助理的身影出现在家属院楼前,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辆载满了蔬菜水果的卡车。
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官兵和家属院社区居民出门买菜不方便,李沁通过朋友和网络积极联系捐赠物资和蔬菜供应商,早上不到6点就带车去东西湖、汉阳等地集中采购和运送物资,到如今已经坚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是您家的菜,一共3袋!”采购回院后,李沁又开始忙着搬菜、分菜、送菜,她干起这些力气活来丝毫不输给身边的男同志们。“怎么这么拼啊?”面对镜头,李沁没有什么过多的言语,只是说:“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鲍玉鹏 /(信息通信学院门诊部护士)
“要对得起这份职业!”
“现在这么危险还回去干什么!”“妈,虽然我只是一名聘用人员,但是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天,穿着这身衣服,我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信息通信学院门诊部护士鲍玉鹏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后,当时正在蕲春老家休假的她立即做出了回汉的决定,她说服了家人,和丈夫一起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开车回了武汉。回去后的第一天,鲍玉鹏就参加了门诊部值班:指导学院官兵使用消毒水,为居民量体温,看到有些居民过度紧张,她还要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并进行防疫知识科普。
为了尽量减少防护物资的消耗,鲍玉鹏每天几乎不喝水、少吃饭,避免上厕所,由于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眼罩上,模糊的护目镜下却是她温暖的笑容:“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再累也值得。我们医务人员还得齐心协力,相信曙光很快会出现,胜利就在眼前!”
“我可以参加排班!”“我时刻准备着!”……除了鲍玉鹏,面对疫情,门诊部的18名女同志也纷纷“请战”,冲到了抗击疫情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