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防科技大学主办、该校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前沿交叉科技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陈金宝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期望论坛“凝聚军地智慧与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各方优势,形成推进前沿交叉科技融合创新的整体合力”。开幕式由前沿交叉学科学院代理院长张军主持。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光电技术发展前沿领域,以开放的理念和交叉的路径,开展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重点设置1个主论坛、4个专题分论坛和1个科学家工作站学术研讨会特色活动,共有6位院士、60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军地有关单位领导、青年学者和学生参加。
开幕式后,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郑婉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汪景琇院士,深入探讨交流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沿应用和发展趋势。
杜江峰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近三十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巨大进步,人们对自旋的调控达到了新的高度,现已能在微观尺度上对单个自旋的量子态进行高精度地控制和测量,为开启全新的自旋应用带来了重大机遇,有望促成前沿交叉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催生出一批有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前沿技术。
姜会林院士对空间信息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做了详细阐释。他强调,人工智能在空间信息网络安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未来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升人才素质和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
王赤院士指出,进入21世纪,新一轮月球探测模式由单一科学探索向科学与应用并重转变,由单一任务向多任务联合探测发展。和单次任务不同,月球科研站将具备大尺度、长时间、多点同步观测的特点,为月球科学探索和观测,开展科学实验等提供最佳场所。
“纳米光电子集成基础研究是一个极具学科交叉属性的新方向,是能够满足‘后摩尔时代’在信息产生、传输、交换、感知、存储、处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前所未有重大需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郑婉华院士认为,发展纳米光电子集成基础研究,能在光-电优势互补的同时,还可以摆脱高端光刻工艺及设备的限制。
汪景琇院士对极端太阳风暴及其对近地空间环境的影响做了详细阐述。他在报告中重点讨论了太阳活动区AR13664和太阳全球尺度的磁场连接性和磁场结构演化特征、磁能积累和爆发式释放过程,探索强烈的近地空间效应的太阳源头,为灾害性空天环境的预报提供观测和物理基础,为空间环境对技术系统影响提供支撑。
据悉,前沿交叉科技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是国防科技高地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已成为该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和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围绕前沿科技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交叉研究成果等话题,聚焦超宽禁带半导体、先进光子、精密测量和智慧地球等领域方向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旨在推动国防领域前沿交叉学科发展,交流前沿科技进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前沿交叉文化。